2021-01-28
雕塑設計制作的原則在雕塑藝術中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值得懷疑的,因為雕塑的原則是把雕塑的元素組織成富有表現力的構圖,不同的風格是不同的。事實上,主要雕塑風格之間的區別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對其背后設計原則差異的認識。因此,藝術史學家埃爾溫·帕諾夫斯基試圖定義羅馬式和哥特式雕塑設計中的原則差異。他說,羅馬式建筑的形式被認為是從外部平面的投影。哥特式建筑被認為是以自身的軸線為中心的?!巴S性原則”被帕諾夫斯基認為是哥特式重新發現的“古典雕塑的基本原則”。
雕塑設計制作的原則支配著雕塑家處理諸如方向、比例、比例、清晰度和平衡等基本問題的方法。
軸和平面:為了構思和描述雕塑形式相對于彼此、相對于觀眾以及相對于周圍環境的方向,需要某種空間參照方案。這是由軸和參考平面系統提供的。
軸是一條假想的中心線,穿過一個對稱的或接近對稱的體積或一組體積,表示質量的引力軸。因此,人體的所有主要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軸,而直立的人像有一條縱軸貫穿其整個長度,卷可以在其軸上旋轉或傾斜。
參考平面是指體積、軸和表面的運動、位置和方向可以參考的假想平面,主要參考平面為正面、水平面和兩個剖面。
線性尺寸、面積、體積和質量:線性尺寸、面積、體積和質量之間存在比例關系。這三種比例在雕塑中并存、相互作用,形成了雕塑的表現力和美感,雕塑家對比例的態度大不相同。有些雕塑家,無論是抽象的還是比喻的,都使用比例的數學系統。例如,對自然人體比例的優化和理想化是希臘雕塑家的一個主要關注點,印度雕塑家采用了經典的肖像法,或是精心關聯的比例體系。這些決定了人體所有重要尺寸的比例,非洲和其他部落的雕塑家根據身體各部分的主觀重要性來確定他們雕像的比例,不自然的比例可以用于表達的目的,也可以用于使雕塑與周圍環境相適應。
雕塑比例:有時有必要調整雕塑的比例,以適應其相對于觀者的位置,高聳在建筑物上的人物。例如,為了抵消前縮短的影響,它的上部通常變大,當一個雕塑被陳列在博物館的眼睛水平面上時,這應該是允許的。
雕塑的尺度:雕塑的規模有時必須與周圍環境的規模相聯系,當它是一個更大的綜合體中的一個元素時,比如一座建筑的立面,它必須與其他元素保持一定的比例。在設計戶外雕塑時,雕塑家必須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戶外雕塑的趨勢,特別是當對著天空看的時候,它看起來沒有在工作室里那么厚重。因為人們傾向于將雕塑的規模與自己的身體尺寸聯系起來,所以巨像和小雕像的情感影響是完全不同的。
等級尺度:在古代和中世紀的雕塑作品中,一幅作品中人物的相對比例通常由其重要性決定,例如,奴隸比國王或貴族小得多,這有時被稱為層次尺度。
不同的風格融合在一起:一種形式與另一種形式的連接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在19世紀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的大部分作品中,沒有明確的界限,一種形式以印象派的方式與另一種形式融合,創造出一個連續流動的表面。在希臘雕塑家普拉克西泰勒斯的作品中,這些形式通過平滑、模糊的過渡柔和而微妙地融合在一起。印度雕塑的體積和希臘雕塑家Polyclitus風格中男性人物的表面解剖被清晰地定義和表達。意大利和北方文藝復興時期雕塑家的作品之間的主要區別之一在于意大利人偏愛由明確表達的、不同的形式單位構成的作品,而北歐人傾向于將各個部分從屬于整個作品的流動。
雕塑的平衡原則:獨立雕塑的平衡有三個方面。
首先,雕塑必須具有實際的物理穩定性。這可以通過自然平衡來實現,也就是說,使雕塑本身足夠穩定,能夠牢固地站立起來,這對于四足動物或躺著的雕像來說是很容易做到的,但對于站立的雕像或高而瘦的雕塑來說則是不容易的,因為它們必須固定在基座上。
平衡的第二個方面是組成,力的相互作用和構圖中的重量分布可能產生一種動態或靜態平衡狀態。
平衡的第三個方面只適用于代表活人的雕塑。一個活生生的人體通過不斷的運動和肌肉的調整來保持雙腳的平衡。這種效果可以在雕塑中通過形式的微妙變化和張力與放松的暗示來傳達。
下一條: 石雕噴泉基礎的用途、常用材質及造型設計